车  浩

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报道

其他链接

教育背景

公司刑法学硕士(2000-2003)
公司刑法学博士(2003-2007)
德国弗莱堡大学求一个安全的网赌网站与马普研究所研修(2005-2006)

工作经历

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求一个安全的网赌网站任教
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清华大学求一个安全的网赌网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0年9月至今在求一个安全的网赌网站(中国)有限公司任教

研究领域

刑法学

研究成果

(一)著编
《阶层犯罪论的构造》(独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刑法教义的本土形塑》(独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车浩的刑法题》(独著),公司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总论精释》(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各论精释》(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三卷本)(副主编),公司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历次修正案权威解读》(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刑事法判解》(执行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连续出版物)
(二)论文
《法学研究》2017年第2期, 行贿罪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法理内涵
《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中国刑法学的现状、传统与未来
《法学研究》2012年第2期, 盗窃罪中的被害人同意
《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
《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
《中国法学》2017年第6期,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之界分
《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扒窃入刑:“贴身禁忌”与行为人刑法
《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 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
《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被害人同意的体系性地位
《中外法学》2017年第6期, 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
《中外法学》2014年第5期, 占有概念的二重性:事实与规范
《中外法学》2008年第5期, 被害人同意在故意伤害罪中的界限
《清华法学》2017年第5期, 当代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两个实践优势
《清华法学》2015年第4期, 法定犯时代的违法性认识错误
《政法论坛》2018年第3期, 责任理论的中国蜕变
《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 从间接正犯到直接正犯
《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犯罪论体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展开
《法律科学》2015年第3期, 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
《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
《法学》2015年第10期,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
《法学》2011年第8期, 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
《法学》2008年第9期, 从华南虎照案看诈骗罪中的受害者责任
《法学评论》2010年第1期, 论推定的被害人同意
《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 学术开放与刑法教义学
《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6期, 德国关于被害人同意之错误理论的新进展
《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10期, 被害人教义学在德国:源流、发展与局限
《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5期, 过失犯中的被害人同意与被害人自陷风险
《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6期, 被害人视角下的持枪抢劫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从赵春华案看非法持枪罪的构成要件
《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6期, 阶层犯罪论的中国命运
《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第1期, 谁应为互联网时代的中立行为买单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9期, 复数法益下的被害人同意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1期, 承诺还是同意?从语境差异看概念移植与翻译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从大众到精英:我国犯罪论体系话语模式的转变
《刑事法评论》2003年第13卷, 被遮蔽的世界:监狱同居楼里的性和生育
《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1卷, 刑法公法化的背后—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反思
《刑法评论》2009年第1卷, 论被害人同意的对象
《刑事法判解》2009年第1期, 德国帝国法院关于癖马案的判决书(译)
《人民检察》2008年第15期, 行政许可的出罪功能
《公司研究生学志》2002年第1期, 大同的梦想与流放者的困惑—《刮痧》观后
(三)评论
《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10期, 立法、司法与学术—中国刑法二十年回顾与展望(陈兴良、张明楷)
《中国应用法学》2017年7月, 刑法阶层理论的中国司法前景(陈兴良、周光权、付立庆)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27, 刑事法治关山万里 刑法研究稳步前行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10, 刑法上的财产概念
《人民日报》2010.4.30, 人民陪审团并未改变司法权结构
《南方周末》2013.8.1, 因言获罪的法律边界
《南方周末》2014.6.19, 替考该当何罪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2.6, 从司法马拉松看刑诉的重复追诉
《法学家茶座》2005第9辑, 计划生育与刑法大扫除
《法学家茶座》2007年第17辑, 一个包子引发的信任危机
《法学家茶座》2009第25辑, 学术与生命:台湾刑法学人事忆旧一则
《中国青年报》2008.7.8, 周正龙尚未定罪 谁敢说真相已明
《中国青年报》2008.2.16, 艳照门足以让每个人兔死狐悲
《中国青年报》2008.4.8, 许霆案:一堂面对全社会的多功能课
《中国青年报》2008.2.28, 艳照门:娱乐退场并不意味反思终结
《新京报》2007.7.23, 自杀性讨薪不是维权
《新京报》2007.11.29, 谁能为他人的生死签单
《新京报》2008.2.3, 蒋庆之死:通过反思表达怀念
《新京报》2008.4.22, 探头标志背后的价值考量
《新京报》(社论)2008.4.23, 法庭上演全武行谁的尴尬
《新京报》(社论)2008.4.29, 东莞童工现象突破正义底线
《新京报》2008.5.1, 景区门票限涨能有多大作用
《新京报》(社论)2008.5.11, 小区路私改公:行政征收立法契机
《新京报》2008.6.3, 身兼两地人大代表,为何“合法但不妥”
《新京报》2009.5.4, 持仿真枪抢劫也可定持枪抢劫
《新京报》2009.6.20, 高考政审不能搞株连
《新京报》2009.7.18, 警察个人能否对疑犯人肉搜索
《新京报》(社论)2009.8.9, 躲猫猫案:狱警的凛然正气从哪里来
《新京报》(社论)2009.9.9, 孙伟铭案改判体现司法与时俱进
《新京报》(社论)2009.10.17, 受贿新罪名:对公权私化的刑法围堵
《人民法院报》2014.12.22, 疑案莫赌,牢牢守住疑罪从无底线
《人民法院报》2004.9.8, 上下求索道器间
《人民法院报》2007.8.12, 探头与隐私的龙虎斗
《人民法院报》2008.1.5, 中国法律电影十年反思:十年一觉进城梦
《人民法院报》2008.6.22, 面对常发性灾害 汶川精神需持续
《人民法院报》2008.7.27, 性骚扰问题访谈
《人民法院报》2009.11.29, 治欠薪,刑法不欠账
《人民法院报》2010.3.14, 中国语境中的能动司法
《人民法院报》2010.3.12, 量刑有规范才有规范化
《检察日报》2018.6.7, 刑法理论的教义学转向
《检察日报》2016.2.24, 先救女友而未救母亲是否构成犯罪
《法制日报》2013.1.23, 莫让刑法违背对公民的承诺
《法制日报》2013.11.26, 弃婴岛本土化或面临法律风险
《法制日报》2013.12.11, 嫖宿幼女罪并非恶法
《法制日报》2008.6.2, 法学知识如何转型
《法制日报》2003.1.9, 刑事辩护:现状扫描与原因分析
《检察风云》2008.2, 许霆案之反思
(四)随笔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最高法院改判张文中案:遗憾与贡献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从安邦吴小晖案谈集资诈骗罪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鸿茅药酒案:错在违反罪刑法定与比例原则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摆射击游戏摊,构成非法持枪罪吗?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玉米案的三重楼:历史、技术与权力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贾敬龙该不该杀?要不要杀?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快播案:法律无需掌声,也不能嘲弄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虐童案中的不作为犯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对父母见死不救构成犯罪吗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如何评价网购五金件自行组枪的行为?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人贩子一律死刑?没那么简单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优衣库试衣间啪啪啪是否违法?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十二个美国公民的中国采风—《十二公民》观后感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北平无战事,组织有权威?—《北平无战事》观后感
《中国法律评论》公号, 法外的复仇与正义的哑谜—《荒野猎人》观后感
《法影斑斓》公号, 谁在拍,谁在演,谁在看—《一步之遥》观后感
《法律读库》公号, 嫖宿幼女罪,开枪为你送行
《燕大元照》公号, 法学教育的三次浪潮与教学理念的百家争鸣

荣誉奖励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5)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
北京市优秀教师(2017)
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
公司正大教师奖(2013)
公司优秀班主任标兵(2013)
公司仇浩然优秀教师奖(2011)
公司杨春洗基金会优秀教学奖(2012)
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5)
首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优秀奖二等奖(2013)
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
公司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09)
公司优秀博士论文(2009)
公司研究生“学术十杰”(2004)

其他事项

兼任公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等社会职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若干。在求一个安全的网赌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开设《刑法案例研习》、《刑事辩护实务》等新型课程。